摘要
2016年9月—2019年3月,采用样点法在水鸟的南迁期(8—10月)、越冬期(11月—次年1月)、北迁期(2—3月)对云南省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迁徙水鸟进行监测。共记录水鸟7目10科38种,其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研究期内,保护区内越冬水鸟优势种累计记录10种,分别为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颈鸭(Mareca penelope)、罗纹鸭(M.falcata)、赤膀鸭(M.strepera)、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红头潜鸭(A.ferina)、白骨顶(Fulica atra)和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2016—2019年月变化中,水鸟数量峰值都出现在越冬期,最大数量为14 296只;水鸟物种数峰值亦都出现于越冬期,共记录物种数38种。对8种雁形目(Anseriformes)优势种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种间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显示,8种雁形目中有14对为显著正相关,其中10对为极显著正相关。种间吸引作用可能是影响该区域迁徙季节越冬水鸟群落组成的重要原因,而该区域特殊地理位置和水鸟群落构成可能是造成当地水鸟迁徙前后高峰数量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保护区水鸟迁徙动态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骨顶、赤膀鸭和渔鸥(Ichthyaetus ichthyaetus)鸟类可作为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对象,其中,白骨顶可作为迁徙鸟类到达泸沽湖的指示种,渔鸥可作为迁徙鸟类迁出泸沽湖的指示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