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书院的教学文体

作者:鲁小俊; 陈正博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5): 155-167.
DOI:10.14084/j.cnki.cn62-1185/c.2022.05.008

摘要

教学是“语言+文字”的活动,部分语言最终也会落实到文字上面。运用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大致而言,古代书院的教学文体有3个类型:一是规章制度类,以“章程”和“学规”为代表。章程偏于日常事务,讲究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学规偏于思想和学业,旨在解决“何以成人”和“何以为学”两大问题。二是师长讲授类,主要是“讲义”和“答问”。讲义既可以是草拟的教案或底稿,也可以是事后的整理或追记。答问尤其注重从生徒的讨论问题,如果说讲义相当于教案、讲稿,编订成集的答问则类似于教辅资料。三是生徒研习类,“日记”和“课艺”最为典型。日记的内容主要是学业,其次是修身,它不只写给自己看,其读者还有山长、同学或地方官员。举业、学术和经世,这是课艺的三大主题,乡邦情结则是课艺的情怀所在。总体来看,在书院的教学活动中,这些文体广泛运用,行之有效,且自成体系,涵盖了规诫、讲授和研习的整套流程。章程、学规、讲义、答问、日记、课艺等文体,既是书院教学活动的书面载体,也是书院教学的历史见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