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花期和鼓粒期低温胁迫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在不同时期遭遇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及恢复效应,以合丰50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花期自然环境温度处理(T1)、花期低温处理(T2)、鼓粒期自然环境温度处理(T3)、鼓粒期低温处理(T4),低温处理持续时间为4 d,胁迫结束后进行为期4 d的复温处理,分析不同时期低温胁迫(15 ℃)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和鼓粒期低温处理均显著降低大豆的产量,在低温处理1 d和4 d后,花期分别减产15.96%和36.64%,鼓粒期分别减产24.06%和50.56%。花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大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鼓粒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大豆百粒重。在低温处理期间,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不同时期大豆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在恢复期间有所缓解但均未达到对照水平。由此可见,低温胁迫加剧大豆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大豆植株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低温胁迫。花期低温胁迫主要通过减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降低大豆产量,鼓粒期遭受低温胁迫主要抑制了大豆灌浆结实过程从而导致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