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公益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县大江镇北部、潭江中部,是台山现存规模较大的清末侨墟。侨墟泛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侨乡中具有中西文化特征的商埠墟市。公益埠于1905年由台山籍旅美华侨伍于政等人倡建,1908年8月15日正式建成[1],占地面积0.33平方千米[2]。公益埠建好后,拥有1016间铺地[3],由于水陆交通畅旺,治安良好,工商业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1912年,已从原来只有两户农民的荒地发展成为台山七大墟市之一[4];1917年,公益埠拥有商民共八千余人[5]。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在台山甚至在珠三角也实属罕见。广东省江门市博物馆珍藏了数件公益埠的文物史料,这些物品对解读公益埠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选取部分阐释其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