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Spee曲线深度、下颌体长度、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磨牙后间隙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96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的牙齿记存模型、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测量每位患者的Spee曲线深度、下颌体长度(Go-Gn)、下颌角角度、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牙长轴交角(α)、磨牙后间隙(RMS)、下牙列拥挤度,根据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分为阻生组、萌出组,左右侧的磨牙后间隙、Spee曲线深度及α角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磨牙后间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阻生组与萌出组间测量数据依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并将上述测量数据与磨牙后间隙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阻生组与萌出组间的磨牙后间隙、Go-Gn、下颌角角度、α角、下牙列拥挤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Go-Gn、下颌角角度均小于萌出组,而α角、下牙列拥挤度大于萌出组,两组间的Spee曲线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后间隙大小与Go-Gn成正相关,与α角、Spee曲线深度成负相关,与下颌角角度、下牙列拥挤度无关。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Spee曲线深度、Go-Gn、α角均是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且Spee曲线的影响程度高于Go-Gn、α角。结论 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Spee曲线深度、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与下颌体长度对下颌磨牙后间隙大小存在影响。
-
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 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