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老年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反应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RT的10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CRT后6个月是否有反应分为无反应组42例和有反应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RT后无反应性相关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CRT后无反应性的价值。结果与有反应性组比较, 无反应性组基线资料中初始QRS波宽度、血肌酐、尿酸水平较高(P<0.05);两组CRT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YHA心功能分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反应组CRT后6个月时LVEDD、NYHA心功能分级、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有反应组, LVEF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有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CRT后6个月与CRT前的NLR差值(ΔNLR)高于有反应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CRT后6个月时NLR(OR=1.895, 95%CI:1.538~5.284, P=0.031)、ΔNLR(OR=2.579, 95%CI:2.110~8.329, P=0.005)是CRT后无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前后NLR差值(ΔNLR)预测CRT后无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32~0.937), 高于CRT后6个月时NLR的面积0.813(95%CI:0.765~0.864),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2, P<0.05)。结论 CRT后NLR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无反应性的早期预警信号, 应当加强对NLR的动态检测以评估患者预后。

  • 单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