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企业退役地块氨氮污染及其风险研究

作者:陈云; 姜登登; 阳昆桦; 祝欣; 孔令雅; 李旭伟; 邓绍坡*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22, 42(07): 3265-3275.
DOI: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20422.001

摘要

基于氮肥企业退役地块土壤、地下水、土壤气和室内空气中氨氮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氨氮在各地块中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评估了氨氮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分析了氨挥发造成的刺激性异味风险和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氨氮迁移转化对附近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水质的污染风险.分析发现,4个地块中土壤和地下水氨氮含量均表现较强的变异性,土壤中氨氮最高浓度分别高达12700.00,2420.00,2920.00,2370.00mg/kg,地下水中氨氮最高值分别高达7550.00,5100.00,847.00,3760.00mg/L.在平面分布上,4个地块中土壤和地下水较高浓度氨氮均主要分布在生产区和污水处理区,在垂向分布上4个地块间存在差异,氮肥厂Ⅰ的土壤以黏土为主,多数点位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氮肥厂Ⅱ、Ⅲ和Ⅳ的土壤以粉土/粉砂或粉土夹粉黏为主,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地块中,仅氮肥厂Ⅰ在最保守条件下土壤中氨氮的最高危害熵(1.54)略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氮肥厂Ⅱ和Ⅳ的土壤气和室内空气中检出氨浓度范围分别为<9.88mg/m3和<0.18mg/m3,对室内空气质量未产生不利影响.氮肥厂Ⅰ和Ⅱ紧邻河流监测井中的氨氮浓度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1.5mg/L)标准1.05~409.33倍,氮肥厂Ⅲ和Ⅳ污染区地下水中氨氮浓度在至少4次监测结果中有轻微降低,且在下游监测井中发现硝态氮的积累.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块在现状条件下土壤和地下水氨氮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但地块地下水中氨氮是附近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环境的长期污染源,氨氮转化的硝态氮更易向下游迁移.建议今后处理氮肥企业退役地块氨氮污染时将其对地表水和下游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风险纳入考虑.

  • 单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