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SARP)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LAARP术的60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LAARP组),其中传统三孔腹腔镜40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20例。另收集1992—2002年间施行PSARP术的36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作为对照(PSARP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手术年龄、骶骨指数及肛门闭锁位置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SARP组相比,LAARP组患儿手术时间缩短[(113±13)min比(132±10)min,P=0.01],术中出血量减少[(11.5±1.6)ml比(14.3±1.7)ml,P=0.03],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9±0.7)d比(8.2±0.8)d,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1.7%(7/60)比27.8%(10/36),P=0.02]。术后肛门排粪功能评估,LAARP组患儿出现2~3级便秘的比例低于PSARP组[0比22.2%(8/36),P=0.00],但出现2~3级自主排粪运动[5.9%(3/51)比16.7%(6/36),P=0.20]和2~3级污粪[5.9%(3/51)比16.7%(6/36),P=0.20]的比例两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SARP术相比,LAARP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确切,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