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对其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B型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等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IMD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介绍了新型生化标志物包括微小RNAs(miRNA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组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起源,及其在SIMD中的释放机制,并总结了上述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诊断价值,发现miRNAs不仅对SIM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也可能用于改善SIMD;H-FABP、PAPPA、组蛋白、HMGB-1、sTREM-1、NGAL等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多种标志物组合能够提高对SIMD的诊断能力。鉴于目前多数SIMD相关临床研究患者纳入时采用脓毒症1.0或2.0诊断标准,采用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研究偏少,在脓毒症3.0诊断时代,上述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临床诊断价值将受到挑战,多种标志物组合预测SIMD的价值也需要结合新的临床评估手段重新进行评价。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