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磨溪地区灯四段前积体产状定量解释及其应用

作者:谷明峰*; 朱茂; 梁锋; 田瀚; 李文正; 郝毅
来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 56(04): 853-676.
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1.04.019

摘要

德阳—安岳裂陷槽东侧台缘发育大型丘滩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在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中发现大量台内前积反射结构,前积方向大致沿台缘带展布方向,与常规的碳酸盐岩台地前积方向存在差异,鲜见前人的研究文献。为此,利用磨溪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标定,对比、追踪三维区内的多期前积地震反射结构,通过定量分析建立灯四段沉积期充填序列,分析该期德阳—安岳裂陷槽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获得以下认识:(1)灯四段内部发育多期前积体,主要受高位期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控制,以横向前积为主,沿台缘坡折不断迁移。(2)前积坡折及其向陆一侧发育藻凝块石白云岩及藻砂屑白云岩有利储集岩相,为形成优质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3)利用台内区地震反射结构识别了各期前积坡折,可寻找储集岩发育相带,叠合岩溶古地貌,有望发现新的天然气富集区。上述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的储层预测方法对于中国其他深层碳酸盐岩盆地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