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左传》《庄子》的语料,对先秦的无标记被动作了分析。在先秦,及物动词通常是要带宾语的,不带宾语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即限于如下10种情况:1)连动共宾;2)“自/相”+Vt; 3)“不”+Vt; 4)“可/宜”+Vt; 5)动词表类;6)动词指称化;7)动词表被动;8)宾语省略;9)综合性动词;10)其他。在这几种情况以外,如果一个及物动词后面没有宾语,而前面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是这个动词的受动者,则这个动词就是无标记被动。无标记被动可以用“N+Vt+Φ”来表示。“N+Vt+于+N”是由“于”引进动作的施动者,使被动意义更加明显,但“于”不是被动标记。无标记被动也可以出现在下列句法位置上:1)用作使动;2)用作定语;3)无标记被动+“者”; 4)单独成句;5)用作指称。无标记被动应与受事话题句区分开,受事话题句的述题实际上是一个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小句,这个谓语是表主动的。无标记被动应与作格动词区分开,无标记被动是表动作的,作格动词是表状态的。可以用作无标记被动的动词有一个大致范围:1)必须是及物动词;2)在动词的四种情状类型中,状态类的没有动态性、不能表被动,活动类的较少,达成类和瞬成类的动词较多;3)动词的语义是让受动者受损或不愉快的。从先秦到《史记》,无标记被动的大致情况没有变,但动词不带宾语而表主动的情况,在《史记》中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