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查铎为王畿的弟子,积极继承和阐发龙溪之学的精神内涵,率先回应了学界对龙溪之学的质疑。查铎主张良知本体具有至善性、超越性与自然性,为学工夫虽可有戒惧慎独与“无知”“致虚”之分,但在本质上皆可统之于符合本性的行为,亦即工夫乃自觉与自然的统一。泰州后学孟秋主张不可脱离心体良知的发用抽象地理解良知与道,以此“两端之旨”批评王畿与查铎的“守寂应感”思想流为禅学,查铎则从本体论与工夫论角度为“虚无”辩护。二人的争论乃“二王”后学的直接论辩,“二王”内部已自觉彼此之间有承体起用与即用言体的思想差异,此也说明刘宗周对“情识”“虚玄”流弊的反思,在阳明学内部已有其先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