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

作者:沈俊颐; 李川; 文天夫; 严律南; 杨家印; 曾勇; 吴泓; 王文涛; **清; 陈哲宇; 魏永刚; 蒋利; 黄纪伟
来源: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8, 7(03): 197-201.
DOI: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8.03.008

摘要

目的建立单个大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评分系统。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68例单个大肝癌患者。其中男227例,女41例;年龄≤60岁198例,>60岁7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生存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单个大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单个大肝癌术后预后评分系统,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生存分析对该评分系统进行验证。结果患者中位术后总生存时间为45个月,无瘤生存时间31个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07、肿瘤直径≥6.8 cm和微血管侵犯(MVI)阳性是影响单个大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04,1.092,2.233和1.003,1.062,1.534;P<0.05)。任意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均赋值1分,最终分为低危组(0分),中危组(12)分,高危组(3分)。高危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5.4%,中危、低危组患者分别为33.2%、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评分系统在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患者应用中均有类似结果。结论 PLR≥107、肿瘤直径≥6.8 cm和MVI阳性是单个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后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情况。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