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 以此建立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分析其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10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31例(男190例、女41例, 年龄18~60岁)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 根据患者最终预后分为存活组173例和死亡组58例。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程度、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 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和尿量系数, 入院后首次碱剩余、休克指数、血细胞比容(HCT), 有无院前补液、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计算入院时简化烧伤严重指数(ABSI)、Baux评分。根据呼吸机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使用呼吸机组131例和未使用呼吸机组100例, 统计2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吸入性损伤发生情况和程度;根据CRRT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进行CRRT组59例和未进行CRRT组172例, 统计2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和烧伤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 筛选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并据此建立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和计算一致性系数来评估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根据死亡风险的列线图得到231例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其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结果 (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烧伤指数、入院时ABSI、吸入性损伤程度、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补液系数、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及入院时Baux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96、-7.301, χ2=18.304、63.065、23.300、13.073、34.240、59.586, t=-7.536, P<0.01)。(2)使用呼吸机组和未使用呼吸机组患者死亡情况、吸入性损伤伤发生情况及程度、烧伤总面积、烧伤指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40、17.394、25.479, Z=-6.557、-7.049, P<0.01)。(3)进行CRRT组和未进行CRRT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烧伤总面积和烧伤指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2, Z=-47.421、-6.678, P<0.01)。(4)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和烧伤指数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277、5.587、1.067, 95%置信区间=1.073~10.008、2.384~13.093、1.038~1.096, P<0.05或P<0.01)。(5)列线图预测模型初始一致性系数为0.90, 校正后的一致性系数为0.89, 校正前后的一致性系数相近且均较高,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和预测效果较好。ROC曲线最佳阈值为0.23, 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是86.0%、特异度是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置信区间=0.86~0.94, P<0.01)。结论烧伤程度重及器官的损伤和/或衰竭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基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RRT和烧伤指数3个指标建立的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