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抽吸术联合类固醇注射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评估

作者:姚一静; 王芮; 高乙惠; 刘梦瑶; 郑怡雯; 姜立新*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2, 33(12): 874-878.
DOI:10.12117/jccmi.2022.12.00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囊壁粗针切割开窗后抽吸囊液,联合注射类固醇(得宝松)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8例腱鞘囊肿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使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进行囊壁切割开窗的操作,抽吸出胶冻样物质,残余囊腔内注入得宝松1~2 m L,加压包扎。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囊肿超声图像特征、与周围组织关系,患者术前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其疗效,并分析腱鞘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腱鞘囊肿位于手腕背侧者22例,位于足踝者6例;20例单发,8例多发,4例伴分隔。治疗前,腱鞘囊肿最大径的中位数为3.7 cm(四分位距:1.6~5.8),囊壁血流情况:0级16个,Ⅰ级9个(26.7%),Ⅱ级3个(56.7%)。超声引导下抽吸出透明胶冻样液体,平均1.5 mL。治疗6月后复查超声显示,腱鞘囊肿最大径的中位数为1.0 cm(四分位距:0~3.28),原病灶区域血流消失或减少,复发6例,22例有效,有效率78.6%(22/28)。治疗前的主动关节活动度为(49.33±15.20)°,治疗6月后的主动关节活动度为(85.27±7.7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VAS疼痛评分为(4.64±1.60)分,治疗6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为(0.66±0.53)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腱鞘囊肿大小、囊肿内伴分隔、囊肿位置、与关节腔相通与治疗后腱鞘囊肿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联合注射类固醇治疗腱鞘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简便的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