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血栓逃逸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楚; 张汤钦; 许友清; 袁莉莉; 许向军; 杨科; 杨倩; 黄显军; 周志明*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 54(10): 1025-103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逃逸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及血栓逃逸与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MT)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中心行MT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参数及90 d预后等数据。采用单、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引起血栓逃逸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栓逃逸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次入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302例, 年龄(68.8±11.0)岁, 男性166例(占55.0%)。共有80例(26.5%)发生血栓逃逸, 其中60例为血栓近端逃逸, 占总逃逸数量的75.0%。心源性卒中(心源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2.722, 95%CI 1.367~5.418, P=0.004)和血栓负荷指数(OR=0.849, 95%CI 0.745~0.968, P=0.015)是发生血栓逃逸的独立危险因素。近端血栓逃逸(近端血栓逃逸比无血栓逃逸OR=2.822, 95%CI 1.220~6.528, P=0.015)是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远端血栓逃逸对90 d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 心源性卒中及血栓负荷指数评分较低是发生血栓逃逸的独立预测因素。近端血栓逃逸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具有重要的临床干预意义。

  • 单位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