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阳明经筋型103例。健康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沈地区,经诊断无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他腿部疾病的健康社区居民100名。(1) KOA组经触诊后,统计结筋病灶点出现频次,记录频次最高的5个结筋病灶点;(2)以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记录平静状态下KOA组结筋病灶点以及健康组相应筋结点的血流灌注量。结果:(1) 103例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频次最高的前5个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髌内下(95. 15%)、胫骨内髁(92. 23%)、髌下(84. 47%)、髌外(82. 52%)、足三里次(72. 82%);(2)与健康组筋结点相比,KOA组的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髌外、足三里次的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抬高(P <0. 05,P <0. 017)。结论: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膑内侧支持带、胫侧副韧带的筋结点损伤机会较多,结筋病灶点反映病候的功能可能是导致其血流灌注量升高的原因,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有助于建立经筋病候的客观疗效评价体系。
-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