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计划地移走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缩短了商品群的寿命,降低了生产效率。由于不同国家在遗传、饲养条件、饲养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母猪淘汰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的。分析和监测特定地区母猪的淘汰模式,有助于提高母猪饲养和管理水平。根据大样本的生产数据,我们发现,疾病、跛行、返情和超过7 d的发情显著降低了母猪的利用年限。我们建议生产者针对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为减少9个月以上的间情期、生殖系统疾病、返情和产奶量偏低或不产奶的情况分别采取有效措施。我们还建议生产者对低胎次母猪多加注意疾病、跛行和返情的管理。摘要:为了调查繁殖周期和利用年限与淘汰模式及原因之间的联系,在中国西南地区收集了19 471份淘汰记录。分析了生猪活产寿命(LPBA)和胎次等原因,以及各类原因在不同胎次、不同繁殖周期的分布情况。因应激死亡母猪(SD)、跛行母猪(LA)、患常见病母猪(CD)、未怀孕母猪、返情母猪和流产母猪(NP)的LPBA均小于20 (P<0.05)。后备母猪主要针对9月龄以上的间情期(AB9)、CD和LA问题进行淘汰,而断奶母猪则主要针对生殖系统疾病(RS)、CD和间情期超过7d的淘汰(P<0.0033)。妊娠期母猪主要淘汰因NP、CD和SD,而哺乳期母猪主要淘汰因产奶量低或没有产奶量(NM)、产仔数低和CD的母猪(P<0.0033)。此外,母猪主要在0胎、1胎和2胎时被淘汰(P<0.0024)。除CD和RS外,LA和NP分别是1胎和2胎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SD、LA、CD和NP显著降低母猪利用年限。AB9、RS、NP和NM分别主要发生在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期母猪。低胎次母猪患CD、RS、LA和NP的风险较高。
-
单位石河子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