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峨眉山玄武岩中蚀变绿泥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任杰; 郗爱华; 郑江; 武浩宇; 李亚; 成炼; 葛玉辉; 姜欢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1-14.
DOI:10.13278/j.cnki.jjuese.20220181

摘要

在火山岩和碎屑岩储层中普遍发育大量绿泥石,并影响着物性。为查明火山岩中蚀变绿泥石的成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本次工作选取峨眉山典型剖面、ZG1井、ZG2井以及YT1井等系列玄武岩样品进行岩相学研究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玄武岩中绿泥石大致可分为显晶质、隐晶质和微晶3种结晶类型,总体上属于富铁种属的铁斜绿泥石(辉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形成于富铁的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上述3种绿泥石分别受到岩浆期后热液和来自深部的多期次构造热液叠加蚀变的控制,形成主要表现为Fe2+对Mg2+的成分置换,反映流体具有从碱性向弱酸性-中酸性过渡的变化规律。绿泥石的形成过程对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岩浆期后热液的溶蚀充填减少了火山岩原生孔隙并降低储层物性;多期次构造热液的溶蚀-迁移则产生了新的微孔,对火山岩储层起到建设性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