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中国2018年经济-社会-土地-人口-生态以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经济、社会、土地和人口城镇化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则呈现与其他4个城镇化相反的分布形态,经济和土地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的影响较大,综合城镇化空间分布呈现与两者相同的态势;(2)中国六大区域和省域各项城镇化指数和综合指数存在差异,区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排名为华东>华北>中南>西南>东北>西北,省域中4个直辖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排名较低;(3)耦合协调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与"胡焕庸线"走向基本一致,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西部内陆地区协调水平较低,与城镇化综合水平分布大致相同。我国城镇化总体协调发展类型为濒临失调阶段。六大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排名均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北京、上海、重庆耦合协调类型为优质发展协调,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为高度衰退失调,中度衰退失调和初级发展协调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