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术阴道分娩和肛门括约肌裂伤是育龄妇女肛门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阴道分娩后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为11%~25%[1]。出于尴尬等原因, 患者往往不会主动向医生描述这些症状, 因此肛门失禁的真实发生率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与肛门失禁伴发的大便急迫和尿失禁, 会使妇女无法正常参与工作和社交。幸运的是, 多数产后肛门失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或改善。肛门失禁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与阴部神经功能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产后肛门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分娩史(产钳或真空吸引器)和肛门括约肌裂伤。娩出巨大儿和会阴正中切开更容易发生Ⅲ度和Ⅳ度会阴裂伤。即使会阴外观完整, 产后6周的初产妇中, 有35%的患者存在肛门内、外括约肌的隐匿性损伤[2]。本文分享产后肛门失禁评估和治疗中的一些经验, 以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