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本研究通过焦点团体访谈法及其编码,发现乡村定向师范生学习动力存在“五重式微”:“专业选择志趣”式微来自于“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专业志愿选择的局限;“专业学习期待”式微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安排、学业引导失范紧密相关;“专业学习认知”式微则来自于该计划政策利惠和学业要求的低标准;“自我提高需要”式微则是由该计划对其职业选择的强力“政策规约”造成的;“专业学习认同”式微则与培养院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的“隐性歧视”“差别对待”存在直接关联。它们共同导致“主体无为”的学习状态与低质的学习效果。教育管理部门应构建该计划报考专业志愿的形成与调整机制,保证乡村定向师范生招生培养政策的透明性和及时性;培养院校应注重各培养环节乡村教育内涵、元素的回归和强化,坚守“同等待遇”的培养原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