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用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小脑、脑干、基底节、大脑皮层、多部位者各30例(分别计为小脑组、脑干组、基底节组、大脑皮层组、多部位组),比较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结果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降低;与小脑组及基底节组比较,脑干组、大脑皮层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大脑皮层组比较,其余4组LVEF增加;P均<0.05。与小脑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与多部位组比较,其余4组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降低;与大脑皮层组比较,脑干组入院第1天NIHSS评分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第1、10天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414,P均<0.05)。结论不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同,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此指标可作为病情及病变部位诊断的参考依据,亦可作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参考指标。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