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花色丰富,品种多样,通过测定不同花色品种在花朵开放期间花瓣花青素苷、类黄酮苷的种类和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为牡丹花色的呈色机理及不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种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集蕾期(S1)、露色期(S2)、盛开期(S3)和衰败期(S4)等4个不同时期的花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花青素苷和类黄酮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检测到6种花青素苷和12种类黄酮苷。其中,紫色品种‘洛阳红’检测到的花青素苷种类最多,花瓣中共检测到4种花青素苷,而白色品种‘白雪塔’中未检测到花青素苷;在检测出的12种类黄酮苷中,芹菜素5-葡萄糖苷(7.18%—58.46%)、芹菜素己糖葡萄糖苷(1.44%—43.72%)和山奈酚3,7-葡萄糖苷(2.83%—43.44%)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物质。6种花青素苷在花朵开放期间不断积累,从蕾期(S1)至衰败期(S4),花青素总含量不断增加,其中在盛开期(S3)总含量显著增加,在S4时期达到最高值。类黄酮物质总含量在花朵开放与衰老期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品种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洛阳红’的类黄酮总含量在衰败期(S4)达到最大值(752.93±48.10)μg·g-1 FW,‘赵粉’在盛开期(S3)达到最大值(603.81±6.30)μg·g-1 FW,‘白雪塔’在露色期(S2)达到最大值(673.45±9.96)μg·g-1 FW,‘迎日红’和‘粉荷’均在蕾期(S1)达到最大值,其含量分别为(525.88±22.38)μg·g-1 FW和(740.56±16.08)μg·g-1 FW。【结论】不同颜色的牡丹品种中花青素苷和类黄酮苷差异较为显著,紫色品种花青素苷含量较高,白色品种几乎不含有花青素苷。花青素苷在花朵开放过程中不断积累,而类黄酮苷存在先积累后降解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