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家国情怀素养因其具有的价值目标,成为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视为爱国主义教育,或落入空洞说教的窠臼,或忽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述"百家争鸣"一课时,作为背景知识的"士阶层崛起"经常被一带而过,诸子的思想则被简单罗列或总结,这样的课堂因缺少对人的关照而失去情感与温度,因缺少追问和思考而理性不足。笔者认为将家国情怀放置到历史、时代和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