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对多花黄精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变化规律,通过采集全国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区25个种源(野生),每隔2个月采集1批次浙江庆元人工栽培的六年生黄精,采用蒽酮-硫酸法、醇溶性热浸法测定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种源、生理年龄和采收季节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多糖和浸出物含量:不同种源多糖质量分数为6. 96%~20. 0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2. 08%~78. 99%;二年生龄节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最高,第3年积累总量最为丰富,其后随着龄节生理年龄的增加含量明显下降;在地上部分刚枯萎时根茎积累的多糖与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5. 39%,78. 99%。不同种源间多花黄精药材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药材的有效性、稳定性,同时也说明栽培品种选育的潜力巨大;历代本草记载"二月采"或"八月采",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春秋二季采挖",上述时期多花黄精的多糖与浸出物含量并非最高,根据物候选择在多花黄精地上部分刚枯萎时采收可能更为科学。
-
单位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