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BK多瘤病毒(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 并构建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32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KPyV载量水平, 分析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筛查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332例患儿中, 男215例, 女117例;移植年龄(12.2±3.9)岁;学龄前(1~5岁)37例, 学龄后(6~18岁)295例。对224例患儿尿液与30例患儿血液样本的BKPyV载量检测结果显示, 学龄前BKPyV尿症9例, BKPyV血症3例;学龄后BKPyV尿症76例, BKPyV血症14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较高体质指数(HR=1.105, 95%CI:1.020~1.197)、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HR=2.196, 95%CI:1.335~3.613)、较高他克莫司浓度(HR=2.484, 95%CI:1.298~4.753)、较高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HR=1.193, 95%CI:1.009~1.411)、较高CD14++CD16-细胞计数(HR=1.096, 95%CI:1.024~1.173)是学龄后儿童BKPyV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HR=4.993, 95%CI:1.555~16.038)、急性排斥反应(HR=6.021, 95%CI:1.930~18.787)、较高CD14++CD16-细胞计数(HR=1.227, 95%CI:1.081~1.392)是学龄后儿童BKPyV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CD16-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尿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95%CI:0.626~0.798)、0.708(95%CI:0.612~0.804)、0.754(95%CI:0.668~0.840)和0.767(95%CI:0.685~0.849), 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61.4%、61.6%、55.8%和70.9%、72.4%、76.0%、84.0%。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CD16-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血症发生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31~0.951)、0.744(95%CI:0.547~0.936)、0.786(95%CI:0.629~0.946)和0.812(95%CI:0.672~0.948), 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67.1%、75.0%、77.9%和88.9%、89.0%、89.9%、88.0%。结论术后CD14++CD16-细胞水平可作为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PyV感染的预测因子。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CD16-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尿症发生;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CD16-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血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