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实验检测新型隐球菌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 4组。A组(免疫抑制和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B组(正常状态下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隐球菌悬液。C组(免疫抑制和非感染组):实验D1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实验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组(正常对照组):实验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D4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实验D 4大鼠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后,从大鼠眼内侧静脉丛按奇偶编号分别采集0、6、12、24、48、72 h血液标本,提取大鼠血浆,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感染的血标本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血培养和荚膜凝集实验,比较3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结果:FQ-PCR检测体系检测新型隐球菌显示,A组血浆12 h后的阳性率与B、C、D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 <0. 05),且对于血液标本来说,FQ-PCR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法,而且可以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隐球菌FQ-PCR反应体系能检测出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其敏感性高于血培养、血清荚膜抗原检测;新型隐球菌FQ-PCR检测方法较血培养及血清荚膜抗原检查能更早检测到感染大鼠血液中的病原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