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垫面是影响集水区氮磷径流流失过程与强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019年-2020年不同下垫面集水区(农田集水区与复合集水区)径流及氮磷浓度的连续逐日定位监测,研究川中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集水区氮磷径流流失过程与强度,探讨下垫面对集水区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集水区的径流过程因下垫面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农田集水区内的水田和坑塘的拦蓄作用滞缓了汇流过程,而复合集水区中居民点、公路等不透水下垫面缩短了汇流时间,使得复合集水区的降雨径流量峰值更高,响应速度快12-25 min,年径流深多出28.1%.(2)次降雨径流过程中磷浓度变化较氮更剧烈,浓度峰现时间较氮早约1.2 h,在降雨后期磷浓度下降速度更快,降幅更大.(3)复合集水区的平均时间浓度(EMC)、峰值浓度均高于农田集水区,且两集水区氮流失形态均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65.9%;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总磷的67.5%.(4)复合集水区的氮磷流失负荷分别是农田集水区的3.01和4.03倍,氮磷流失强度分别是农田集水区的1.88和2.51倍.因此,复合集水区内氮磷随径流流失的防控可能是未来川中丘陵区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