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新生化颗粒治疗急性血瘀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0.10 g·kg-1)组和新生化颗粒低、高剂量(4.86、9.72 g·kg-1)组,给药体积10 mL·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每天早晚各ig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对照组外,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观察不同剂量的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比对鉴定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颗粒显著降低急性血瘀大鼠WBV、PV和FIB,显著延长APTT、PT和TT(P<0.05、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21个差异代谢物(准确鉴定7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乳酸、肉碱和肌酐等10个内源性代谢物显著上调,苹果酸、琥珀酸和色胺等11个内源性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0.01);除了硫酸吲哚酚和脱氧胞苷外,新生化颗粒对其他19个生物标志物均有显著回调作用(P<0.05、0.01)。这些标志物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色氨酸代谢。结论 新生化颗粒对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紊乱代谢物有较好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