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手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和宫颈脱落细胞学(cytology)检测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通过研究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JAM3/PAX1高甲基化水平,并将其与液基薄层细胞学(Liquid based cytology, LBC)相比,评价JAM3/PAX1甲基化对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预测能力,以探索新的宫颈高级别病变诊断模式,实现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精准筛查”目的。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阴道镜门诊接受检查的患者共136人,包括宫颈非高级别病变122人,高级别病变14人。研究的变量包括:基本临床信息(年龄、BMI、是否绝经)、LBC、hrHPV、宫颈组织病理、阴道微生态结果,阴道镜结果(宫颈转化区类型),JAM3(ΔCtJ)和PAX1(ΔCtP)基因甲基化的ΔCt值。首先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将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构建条件推断树模型。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提示高级别宫颈病变组与非高级别宫颈病变组的PAX1与JAM3基因甲基化ΔCt值以及LBC检测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病理结果与ΔCtP(r=-0.36,P<0.001)、ΔCtJ(r=-0.448,P<0.001)、LBC(r=-0.305,P<0.001)、菌群多样性(r=-0.183,P=0.037)呈负相关。条件推断树显示,ΔCtJ>10.13时,全部为宫颈非高级别病变的患者;当ΔCtP>6.22时,非高级别病变的人数占97.5%,高级别病变者仅占2.5%。ΔCtJ>8.61且LBC为不明确的非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 ASC-US)或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malignancy,NILM)时,99.1%为宫颈非高级别病变的患者,仅1人(0.9%)检出为高级别病变。当LBC结果为高级别病变时,仅66.7%的患者组织病检检出高级别病变,33.3%检出非高级别病变;而当LBC提示低级别病变、ASC-US、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且ΔCtP>6.22时,有97.5%的患者组织病检检出非高级别病变。结论:在HPV感染妇女中JAM3/PAX1双基因甲基化检测可独立应用于宫颈高级别病变/非高级别病变的分层诊断且不依赖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亦可与LBC联合使用以弥补LBC灵敏度低的缺点。此外,未来将甲基化试剂盒应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更有利于发现更多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并达到早筛早治宫颈病变/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