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后媒介时代的到来,电影在形态与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观影经验也随之产生。建基于传统媒介形态之上的中国电影批评,必然面临着数字时代的身份建构与意义重塑等新的任务。本文从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形态、内容和意义生成等角度出发,在罗兰·巴特后结构主义思想以及“情动”等理论视角的启发之下,对后媒介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身份寻找以及意义重塑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后媒介时代的中国电影批评应关注观众的情动体验与感知结构等新经验,在媒介形态与内容体系上进行动态提升,并依托于中国本土的话语理论体系,最终在后媒介时代完成中国电影批评的转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