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汉隋唐是肾阳虚证形成的雏形时期,宋金元为发展阶段,明清达到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成熟。宋明时期元阳、相火的普及是本证形成的前提条件,其理论基础为明代建构的命门本体模型。在证本质上,肾阳虚证是元气本体的不足,体现虚证的本质属性;在辨证层次上,本证是脏腑辨证的顶级辨证。治疗肾阳虚证应重在补元气本体,以四逆汤类为代表方;在主治范围上,本证的辨证面向慢病、大病和危重症。这一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系统发掘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