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两为主"政策的逐步落实,确保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有教育权利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与此同时,为了消除人口持续集中带来的"大城市病",教育正在逐渐成为近两年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政策选择。这种不同政策体系的目标冲突,带来了特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获得中的现实困境。基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市进行的针对打工子弟小学和公办小学的流动儿童及家庭的经验性研究,本文旨在对特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动态关系,不同政策体系的实际演绎过程,以及教育困境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和阐释。研究发现,在存在不同政策体系目标冲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具体政策实施中进行了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由于"人(学)籍分离","钱随人走"政策很难实现;公办小学的流动儿童虽可享受到教育政策福利,但教育机会的获得有诸多限制。这种教育不平等的出现,是国家教育公平政策、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个体家庭背景及社会资本在实践中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