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作者:兰家平; 汤逊; 徐永清; 周田华; 石健; 崔轶; 向启利; 蔡芝军; 赵庆凯; 杨晓勇; 赵采花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08): 960-964.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减压融合技术及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 200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节段或以上)治疗46例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6581岁,平均70.2岁;病程4年6个月13年,平均6.4年。X线片示腰椎Cobb角(26.7±10.0)°,腰椎前凸角(20.3±8.8)°;腰椎CT及MRI检查示3节段狭窄24例,4节段狭窄17例,5节段狭窄5例。共165个狭窄节段,分别位于L1、212个,L2、3 34个,L3、4 43个,L4、5 45个,L5、S1 31个。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29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术中13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未出现严重感染。术后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缓解;8例切口愈合不良,给予换药、充分引流、清创缝合,均治愈。无死亡、瘫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2个月。患者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麻木症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随访期间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均未见螺钉切割、松动、断钉、断棒及固定节段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9.8±3.6)°,腰椎前凸角增大至(34.1±9.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6.935,P=0.000;t=15.233,P=0.000)。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 OA评分分别为(3.2±1.2)分、35.5%±14.0%和(26.6±5.7)分,均较术前的(8.0±2.2)分、60.8%±13.3%和(12.9±3.4)分显著改善(t=19.857,P=0.000;t=16.642,P=0.000;t=15.922,P=0.000)。结论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联合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LS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