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海鲜市场五种贝类肠道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调查

作者:吴纪贞; 李明雪; 谢作蓉; 吴敏; 王晨; 罗敏; 马秀秀; 龙文芳*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3): 2465-2469.

摘要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某市大型海鲜市场双壳贝类的抗生素耐药菌及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关联因素,为贝类耐药菌及基因的遏制和人群耐药风险的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于两大型市场分降雨期和非降雨期两次采集牡蛎、华贵栉孔扇贝、白贝、波纹巴非蛤和毛蚶五种贝类共60个。采用麦康凯培养基筛选革兰氏阴性菌120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mcr-1、NDM-1、CTX-M、sulII、strA/B、tetA、FloR、qnrD、intI的检测。比较两市场、不同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检出差异,分析ARGs的检出率与贝类质量、耐药菌与降雨量的关联,探讨水产品微生物卫生监督的注意事项。结果两市场各贝类抗生素ARGs的单基因检出率为20.8%~62.5%,较高为波纹巴非蛤、牡蛎和毛蚶,最低为华贵栉孔扇贝。各基因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和整合酶基因int1。检出耐药风险较高的基因: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及超广谱酶类耐药基因(CTX-M)。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D的检出与同种贝类的质量具有正相关(r=0.267,P<0.05);在降雨期四环素及氧氟沙星耐药菌的数量比例比非降雨期高,P<0.05。结论需加强波纹巴非蛤、牡蛎等贝类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菌的遏制,加强贝类在质量较大的生长期及降雨期的微生物和耐药菌的卫生监管,从"环境-贝类-人"的角度减少公众的贝类摄食导致的微生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