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生物信息技术检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基因芯片数据,筛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潜在治疗药物,为本病深入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检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词条,下载GSE109345芯片数据,利用BioJupie分析平台筛选对照组及纤维化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对所获得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作可视化处理;最终通过Connectivity Map (CMap)数据平台,预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共筛选到10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70个上调基因和39个下调基因;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胞外区功能、小分子结合等功能;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参与视黄醇代谢通路、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相关的基因主要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metallopeptidase inhibitor 1, TIMP1)、CC趋化因子配体2 [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 CCL2]、信号调节蛋白B1(recombinant 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beta 1, SIRPB1)、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CYP)等; CMap分析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米多君和槟榔碱等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通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明确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及潜在治疗化合物,同时本研究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