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余宝琳《隐喻与中国诗》《寓言、寓言式批评与诗经》《间离效果: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三篇论文和著作《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解读》为基础文本,描述余宝琳对隐喻、寓言、意象、抒情诗等中西术语概念差异的比较,总结余宝琳从宇宙一元论、刺激-反应写作模式、现世的诗学传统三方面对中国非虚构诗学的阐发,指出余宝琳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的哲学美学、比较诗学理路和差异性策略,既带来其理论的清晰,也造成其研究过于强调本体论差异,忽视具体文本分析和绝对化倾向的不足。

  • 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