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川崎病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3例。甲组给予单次剂量1.0 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乙组给予单次剂量2.0 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10~12 h内滴完。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乙组患儿高热、黏膜充血、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06±0.31)、(2.04±1.21)、(2.15±1.06)、(2.11±1.02)、(2.13±1.01)d,均短于甲组的(2.91±0.87)、(3.97±1.03)、(4.43±1.09)、(3.97±1.29)、(4.28±1.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甲组患儿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36 h,乙组患儿的WBC、CRP、 ESR、PLT分别为(7.14±2.12)×109/L、(20.57±2.92)mg/L、(49.87±2.84)mm/h、(373.62±80.29)×109/L,均低于甲组的(8.37±2.07)×109/L、(24.99±3.85)mg/L、(54.12±3.19)mm/h、(419.58±80.19)×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1.0、2.0 g/kg单次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儿童川崎病均能达的一定效果,相比之下高剂量用药能更明显减轻患儿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
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