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树轮地貌法为充分掌握偏远山区泥石流灾害史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文中基于树轮地貌法,在已知部分灾害年基础上,对北京市密云区小西天沟泥石流灾害史以及空间分布模式进行重建,并讨论分析树轮生长对泥石流活动响应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1968-2018年间,共有17个泥石流事件,最远的可追溯到1977年,最近一次为2015年。重建的响应指数大小表明:1989和1991年大规模强度的泥石流事件带走了源区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泥石流灾害强度都相对较小。泥石流平均5年期频率为1.7,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活动频率逐渐增大。基于重建事件和扰动木空间位置,确定了泥石流的2种基本空间分布模式:泥石流至少在3个分段区域内同时暴发的全流域型事件和仅在2个及以下分段区域内同时活动的局部型事件。研究显示不同树龄树轮生长对泥石流活动造成的生长抑制的滞后效应敏感性存在差异,与幼龄树木相比,成熟或老龄树的生长抑制滞后效应显著,但生长释放无明显差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