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检测HPV16上游调控序列(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URR)、E6、E7癌基因变异在北京地区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地区宫颈癌发生同HPV16变异株间的相关性,文章以提取的31例HPV16检测阳性宫颈癌组织DNA为模板,设计针对性引物扩增URR、E6、E73个目的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并通过GenBank对比分析变异和分支鉴定情况。在所分析的宫颈癌组织中,URR是突变频率最高的片段,其次为E7,最保守的序列为E6。共发现热突变位点8个,分别为URR序列上G7521A(100%)、C7435G(96.77%)、C24T(45.16%)、A7729C(45.16%)、G7839A(45.16%);E6序列上T178G(41.94%);E7序列上A647G(45.16%)、T846C(45.16%)。HPV16分支分布频率最广的是As型(54.84%),其次为E型(45.16%)。研究结果提示,HPV16URR序列上G7521A、A7729C、G7839A,E6序列上T178G、T350G,E7序列上A647G、G658A等位点的变异可能与病毒致癌潜能及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北京地区宫颈癌患者中As和E型可能是两种最主要的HPV16分支,这有可能会为HPV疫苗的研制和感染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As型和E型病毒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肿瘤分期组的患者中分布频率有差异,这可能会为揭示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