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EST-SSR引物,用于评估国内外不同生态区144份糜子(Panicummiliaceum)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00对引物中80对呈多态性,开发效率为40%;引物分辨率(Rp)为0.67–4.67 (平均值为2.00),扩增产物大小为50–500bp。144份材料在80个位点共检测到20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为2–3个;多样性指数(I)为0.6593(RYW108)–1.0872(RYW124),平均为0.859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229(RYW98)–0.7172(RYW124),平均为0.457 3。基于UPGMA将144份资源划分为3个群组,其中2个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另一个群组主要为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基于Structure (K=4)将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即2个代表北方资源基因库以及代表黄土高原和国外资源基因库各1个。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材料聚为7个类群,划分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一致。
-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业部; 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