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动态监管、联合监管、权益限制与权益剥夺四种规制方式,行政“黑名单”具有惩戒强化和风险预防双重功能。当前,行政“黑名单”频繁使用于风险规制措施以强化惩戒,使其在“量”与“质”上发生变化,导致事后救济失灵,需要对信用主体提供预防性保障。但是,当前行政“黑名单”制作程序的规定过于原则,听取意见形式过于简单,未规定说明理由,且未根据行政“黑名单”惩戒的特点而改进,难以提供预防性保障。因此,其制作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提示信用主体拟采用的联合惩戒措施、以正式听证为原则和清楚、充分地说明理由、清晰展现其判断过程。同时,制作程序需要适当吸收回应性规制理论,建立阶梯式惩戒措施适用方式,且辅之以内部监督程序。
-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