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野圭吾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用质朴细腻的语言和缜密严谨的推理,不断地诉说人性和日本战败重组时期严峻的社会体制问题。文章将以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放学后》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为切入点,针对部分读者提出的"惠子惠美的动机是否成立"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究惠美惠子设计除掉两位老师的根本原因。以此来揭示人性的隐恶,感受《放学后》的迷人之处。对通俗文学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改观国人对推理小说的偏见,为国内通俗文学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