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中医病因学说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构建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方法:3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银屑病组、银屑病血热证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银屑病组大鼠背部剃毛暴露2 cm×2 cm区域,将5%心得安乳剂按照0.3 g/cm2剂量均匀涂抹以建立银屑病模型,3次/d,共21 d。银屑病血热证组大鼠与银屑病组同法造模,同时用紫外线灯模拟日光照射背部皮肤1 h,1次/d,共21 d,以及按照1 mL/100 g剂量灌服干姜、甘草煎液,1次/d,共21 d。从背部皮肤皮损形态、组织病理Baker评分、体质量、肛温、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排尿量、T3、T4及炎症因子TNF-α、IL-17的表达评价动物模型。结果:银屑病血热证组大鼠背部皮肤出现典型的红斑、丘疹、鳞屑,Baker评分高于空白组(P<0.01);银屑病血热证大鼠症状表现有体质量减轻、肛温升高、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排便量、排尿量减少,与银屑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银屑病组比较,银屑病血热证组大鼠T3、T4及炎症因子TNF-α、IL-17均升高(P<0.05)。结论:银屑病血热证大鼠模型既具有银屑病皮损病理特征,又具有中医血热证症状。
-
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