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胡晨波*; 严蓉妹; 金宏慧; 火永康; 李仲平
来源:肝脏, 2020, 25(05): 486-490.
DOI:10.14000/j.cnki.issn.1008-1704.2020.05.0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25(OH)D水平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30例和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61例,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混合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11例、隐匿性肝硬化17例,其中代偿期28例,失代偿期33例。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生化学检测,分成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比较3组的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中的25(OH)D水平。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25(OH)D水平与多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病因肝硬化25(OH)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三组的年龄、TBIL、ALT、ALB、血肌酐、血钾、血钠、血钙、25(OH)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25(OH)D水平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分别为25.22(22.54,27.36)ng/mL、18.05(10.35,23.93)ng/mL、15.46(11.83,23.60)ng/mL,(P<0.01)。在61例不同原因肝硬化中56例(91.8%)25(OH)D水平缺乏/不足,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16.74±6.96)ng/mL、酒精性肝硬化组为(19.49±10.93)ng/mL、混合性肝硬化组为(16.62±9.29)ng/mL、隐匿性肝硬化组为(17.89±8.86)ng/mL,不同病因肝硬化之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Alb(r=0.46,P<0.01)、血钾(r=0.34,P=0.01)呈正相关,与INR负相关(r=-0.30,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lb是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发生25(OH)D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不足在肝硬化患者中非常普遍,并随肝脏疾病程度的进展而加重,与肝硬化病因无关。Alb是肝硬化患者发生25(OH)D缺乏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