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许多共享调节学习的场景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共享调节提供动态干预。目前共享调节的研究,多聚焦于内部调节行为产生和演变的影响因素,对教师角色缺少必要的关注。为此,需要借鉴传统CSCL教师干预的研究视角,将教师干预内容、过程以及作用机制纳入共享调节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范畴。为了解共享调节学习中教师干预作用路径与影响机制,基于上海市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定性比较分析为主线,通过对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过程记录、访谈记录等材料进行内容分析、聚类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探讨共享调节活动中教师干预的内容、序列特征以及教师干预风格对不同类型学习小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认知、调节情感、推动社交和组织,依旧是共享调节学习中教师干预的主要内容,它们在任务理解、计划、监控等共享调节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干预对共享调节的影响并不是线性叠加的,学习者初始调节水平、任务理解水平、监控反思类型是重要的触发因素,各类因素的作用并不是对称的;对于初始水平较低的小组,"预设"型教师干预风格更有助于其共享调节水平的提高,而"生成"型教师干预风格的作用依赖于小组初始共享调节水平与小组监控反思类型;监控存在于所有的作用路径中,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共享监控的引导。以QCA的视角对共享调节学习中的教师干预进行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挖掘不同因素作用于共享调节学习的多重并发路径,发现和检验其中的因果结构。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教师开展共享调节学习实践提供策略支持,研究个案也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与评价提供示范案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