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截止至2020年,全球的抑郁症患者总人数约为3.22亿人,预计至2030年,抑郁症将位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近年来,国内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验中采用了音乐治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围绕着被动感受式和主动参与式两种治疗方法。被动感受式音乐治疗不能从根源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是一种从外部表象类似于“唤醒”式的治疗方式。近几年,一些医学团队采用感受式和参与式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验方案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训练抑郁症患者学习一门乐器,并且没有规定学习乐器的类别,不同类别的乐器在学习难度、周期、可掌握程度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对实验的结果影响十分显著。“不同打击器乐类型对抑郁症的效果研究”与以往的临床医学的音乐治疗抑郁症在方式、方法、实施方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采用最为简单的打击类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同时,将被动感受式乐曲欣赏与主动参与式乐器演奏相结合,从变量命名、描述性统计分析、单样本t检验等方面进行同比与环比的分析,更为客观、科学地得出有效数据来支撑实验的结果。同时,将研究对象限定在18~50岁的中青年人群中。并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低于18分。此外,本研究实验过程更为具体化,例如:每位测试者,需要亲人陪护,由2名工作人员完成疗法工作(其中一名为操作员,另外一名为辅助)、患者采用所选打击乐器演奏每种乐曲的展示时间均为1~6分钟、每次演奏过程中可暂停1~15分钟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