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大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黄组,每组24只。分别在造模后24 h、48 h、72 h、96 h,从每组动物中各取6只,在2%戊巴比妥麻醉下开腹,留取空肠,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腔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造模后96 h,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光镜下对照组肠腔上皮细胞结构清晰,绒毛排列整齐,未见炎细胞浸润;脓毒症组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绒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黄组肠黏膜仅有轻度的充血水肿,病理学改变介于脓毒症组与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但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造模96 h后,对照组大鼠肝、脾、淋巴结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脓毒症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83.3%(15/18),大黄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44.4%(8/18),大黄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内毒素及炎症因子TNF-α、IL-6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黄能抑制机体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轻病理改变。

  • 单位
    邯郸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