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年龄≤50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期桥血管通畅率,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年龄≤50岁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36例行全动脉化CABG者为全动脉化CABG组,36例行常规CABG者为常规CABG组。2组CABG均先采用左乳内动脉移植至前降支,全动脉化CABG组采用右乳内动脉或桡动脉等动脉桥血管、常规CABG组采用大隐静脉,分别移植至对角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等靶血管。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术前NYHA分级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心肌酶指标、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体外循环、切口愈合、二次开胸、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记录2组术后12、36个月死亡、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等情况,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桥血管通畅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术前NYHA分级及3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比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动脉化CABG组手术时间[(423.06±76.55)min]长于常规CABG组[(325.55±69.83)min](t=5.646,P<0.001),术后24 h输血量[(429.4±112.1)mL]多于常规CABG组[(333.0±108.2)mL](t=3.714,P<0.001),搭桥支数,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中转体外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及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切口愈合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二次开胸比率,术后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CAB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2年12月,2组患者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术后12个月,全动脉化CABG组左室射血分数[(60.42±6.21)%]高于常规CABG组[(57.61±5.39)%](t=2.047,P=0.044),心绞痛再发比率、桥血管通畅率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常规CAB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全动脉化CABG组桥血管通畅率(94.4%)、左室射血分数[(60.89±4.84)%]均高于常规CABG组[77.8%、(58.44±4.90)%](t=4.181,P=0.041;t=2.128,P=0.037),心绞痛再发比率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常规CAB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50岁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全动脉化CABG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